May 19, 2007

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一直想读这本书,叶沙也有推荐。机缘巧合读到的是台湾木马文化出版的版本,译作《追风筝的孩子》。这也成了我读的第一本台湾出版的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繁体中文书。看上去不薄的一本书,但是到底是中文书,断断续续几天就读完了。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心里是做好了十足的要哭的准备,但是想好要好好忍着,到了最后最高潮的时候一起大哭。在看到阿米尔回国的时候还一直没有哭,因为离结束还有一两百页,我打算把情绪留到最后。此时无意中和丹丹交流了一下,他却告诉我哭点已经都过了。于是无奈从头到尾只有鼻子酸了几次,但都没哭成。

读完之后,感慨还是很多的。接下来我还是想以故事情节为重点,一个一个的说。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说有三个:阿米尔,有钱家的少爷;哈山,阿米尔最忠实仆人/兄弟;还有恶到骨子里的阿塞夫。

坏人有分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犯错并且会自我反省的,另一种就是事后根本不自我反省的。阿米尔就属于前者,阿塞夫就属于后者。我个人认为,阿米尔是一个坏人,包括他对哈山、哈山的儿子的所作所为,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他负责。奇妙之处就在于阿米尔在作恶的时候是有意识的,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与此同时还在非常矫情地希望别人进行暴力反抗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面对自己的恶行,阿米尔似乎时常在自我反省,但是这样的反省却没有任何的作用。

阿塞夫就是那种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一切都自认为是理直气壮的也从来不反省的人。这种人在作恶的时候还会摆出一推所谓的“道理”出来,感觉他们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在替天行道。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了塔利班政权的恶行,而阿塞夫就是其中成员之一。这样的情形有时我们还能看到出现在某种领导的身上,作了不对的事情还要摆出一堆“道理”,似乎这样错事就不错了。其实万事要往上面加个冠冕堂皇的“道理”还不容易,问题是能不能透过表面的“道理”看到实质。这些摆道理、做坏事的人们还分两种,一是心里默默肯定信奉这些“道理”的,这些人只能说他们比较“蠢”;还有一种就是他们心里清楚这些所谓的道理只不过是借口而已,他们就是纯粹的坏人了。

最后要说我最最喜欢、最为之伤心的哈山了,哈山啊,真的是最纯朴最可爱最有情有义的好人了。面对阿米尔对他做的一切,哈山一一默默承受,保有一颗最让人尊敬的美丽的心。有人说这位追风筝的孩子的故事是关于“原谅”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学会的就是要原谅别人。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最好的朋友,那应该原谅吗?是陌生人的话应该原谅吗?哈山掏心掏肺地把阿米尔当作最好的朋友,而阿米尔只把哈山当作陪玩的仆人,这样的阿米尔应该原谅吗?我不知道,这样的原谅岂不是一种纵容?但是故事中的哈山的确是原谅了阿米尔的一切,并且还是一心一意地把他当作最好的朋友,这也正是哈山打动我们、让我们佩服、心动之处。

脱离人物之外,有两个题外话,我自己还没有答案,留作以后再看。首先,友情是单向的吗?别人不把你当朋友,你还一直屁颠屁颠地凑上去要和别人做朋友吗?其次,勇气到底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中学时代就想过,至今想不出来。勇气和胆子大小没有关系,胆子大小似乎可以训练出来,勇气却不是如此。至少我希望不是与生俱来的,否则对与生不俱来勇气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可悲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