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8, 2008

常理和荒诞的莫比乌斯环

并非要一流的好书才会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午后四点》就是这样一本书。诺冬在法国算是很有名的畅销书女作家,去年年底的时候还出了新书在书店打得火热。这部《午后四点》讲的是爱好田园平静的教授夫妇终于搬家到了乡下,准备过上对他们而言简单的完美生活。但是他们的邻居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都要来访,要不说话聊天,就愿意坐在他们的客厅里。如此持续了好几个月,教授终于忍不住了,便把邻居赶走。被赶走的邻居再也没有来访,却在某一天晚上试图自杀,被失眠的教授救出。教授觉得邻居的人生整个虚无,才一直想要把别人的生活也搞糟,于是教授最终决定完成邻居的心愿,把邻居用枕头给闷死了。这是一个很短的故事,我昨晚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看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不舒服,那个邻居就好像一个丑恶的源头,一步步把原本平凡普通善良的教授夫妇影响了同化了。但是重点不在于这本书,而在于如此简单的书引发的一些结论。舒在节目中说的“当不理解的时候采取容忍而非求理解求统一的态度”、“允许自己不理解”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以下记录叶沙在节目中的讨论总结。

首先,它是一部荒诞作品。于是我们就讨论了生活中的常理和荒诞。生活中的常理和荒诞,我们必须要引进一个三维概念。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得出一个结论,而且要知道它不是以概念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是如果它在平面上,那么它是并存的。荒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有一席之地,不是我们拒绝、内心喜好能够触动的了的,它是一种存在。其次,它应该是在第三维。它和常规的关系很可能是对立的,或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荒诞和常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相互对立、相互转换、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孪生兄弟。只要我们所站的位子有差错,只要我们所做的处置有差错,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把一切推导向荒诞,并且使自己成为荒诞的受害者。还有第三,关于理解。“达成共识”是我们的一个惯性思维。“能吗?你能理解我所说吗?”好像总有一个统一的最终答案要彼此共同拥有这事才算完成。《午后四点》提醒我们说,这种惯性思维恰恰是我们执著荒诞、推动荒诞、制造荒诞的缘由。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在变动当中增进自己的了解,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的。而这个认知和了解,因为是在不停的增进中,所以它不会是一个定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