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7, 2007

越(狱)来越蠢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pb221.jpg

还有一个礼拜就要season finale了,但是看完这S02E21后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出来发发声音,因为现在的《Prison Break》编得实在是太太拙劣了!很多人喜欢看《越狱》,是因为Wentworth Miller长得帅。我个人没有看出来Wentworth Miller帅到哪里去,反而觉得Dominic Purcell更有看头。但是归根结底我看《越狱》是为了看天才缜密且聪明绝顶的计划和热血男儿的重轻重义。但是现在似乎这两点都不复存在了。特别是这集 S02E21,情节也实在太lame了吧!好多地方牵强的莫名其妙:T-bag设的圈套、大家相会能力之强、让Sucre坐后排的突兀、T-bag出逃的 轻松、还有林肯大哥打架竟然输了!这种低质的编辑十分可笑,害得我看着看着好几次气得要看不下去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只好下周再给finale最后一次面 子,下一季的基本不打算再追了。

March 25, 2007

300 好故事,烂主题,炫特级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300.jpg

最近我们这里在搞一年一度的“电影院春天”的电影票特价活动,一律对折。趁着这个档期上的电影可算是赶上了好时光,因为大家都去影院看电影,都在讨论影院 里的电影。昨天晚上,我和室友们去影院看了《300》。其实本来网上已经有下清晰版的文件了,选择这部影片主要是因为这部大场景的电影我们一直觉得要在电 影院里看才会觉得震撼。

故事讲的是公元前400多年前,在希腊的斯巴达是一个崇尚绝对武力的一个地方。所有的男孩一生下来就是经历最残酷的考验与训练,已成为一名职业战士。此时 东方的波斯人来想要占领希腊,当时的斯巴达国王King Leonidas I于是带着斯巴达最精英的300名战士死守关口面临数量悬殊的希腊军队。

其实这本来是个蛮好的故事,以少敌多的战役大家都津津乐道。影片的第一个震撼就是这300名战士个个身材健硕,每个都是大胸肌和八块腹肌。这种效果实在是 非常夸张,这样的体形更像是健身教练而非战士吧。看到后面越来越夸张,希腊军队不仅出现了不死一族,什么鹿头人、猪头铡到手这种很虚幻的人物都出现了。在 踏进电影院之前我还一直以为这是按照历史事实改变的一部电影呢,出现这么些奇怪的人物实在是出乎意料。而且看完之后我还是觉得没有这些虚幻的人物也能把这 个故事讲好的吧。

其次我特别不喜欢这部电影所宣扬的主题,为了所谓的“Glory”,拼命折磨小孩还不断灌输这种崇尚暴力的思想。以至于整个斯巴达的精神都变成了这种打着 “爱国”的幌子的暴力主义者。但是影片最后King Leonidas I的回忆似乎又把这些暴力归结于对于女王的爱,这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这部影片宣扬的战士们的勇猛的英雄主义的基点到底是对于自由的追求还是对于爱的追求 呢?

影片结束后回到家,抱着以上的疑问看了一篇《TIME》上的文章《The Art of War》。在文章的最后引用导演Zack Snyder的说法:“In Snyder's defense, 300 isn't really a movie about a battle at all. It's a movie about a graphic novel about a movie about a battle.”。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完全是基于Frank Miller的绘本小说,而Frank Miller的绘本小说完全是基于他在5岁时看的当初的一部关于此战役的老电影。所以说,现在的这部《300》的看头其实完全只是在影片的表达上,因为这 是一部号称将来电影制作手法前驱的电影。这部《300》除了少数的一些演员是真实的外,其他的一切血迹、场景、军队全部都是电脑制作的。对于我来说,这些 精美的电脑制作似乎也就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

March 24, 2007

追寻逝去的时光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alrdtp.jpg

读完了《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虽说只是第一卷,但也还是本比较大的部头。读者本书也完全是根据叶沙的推荐。去年暑假的时候在上海无 论什么书店都买不到,好不容易在网上才有货。一直都不舍得读,从上海到法国的飞机上才翻开第一页。就这样慢慢的读,一直到现在才读完。不敢做什么评论,只 说说我的切身感受。这是一本读者觉得舒服的好书,不是那种悬疑纠人的书也不是那种搞笑的书。书中对每个细微都描写得极为到位,这是普鲁斯特写作的特点,再 加上周克希先生的精心重译,这样描写到极致的方法让人叹为观止。与此同时,这种极致的描写似乎把所有的人生百态也都包含了。不同的人物相对于自己逻辑的不 同行为,还有一种默契的幽默在里头。而且虽说这部大部头,但是的确有点“风吹哪页读哪页”的意思。本来还想在法国买《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法文版的全套,但 是一来据说普鲁斯特的法文原版都是很高深复杂的词汇,而来我在书店逛了都没有发现有全套卖(最多的是《斯万的爱情》的单行本)。总之现在继续期待周克希先 生第二卷中文译本的出版,距第一卷的出版已经快三年了,好希望能够如预期得在几年内陆续的出全啊。

March 23, 2007

欢喜陈绮贞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cheer.jpg

回过头去听好几年前的歌,有时会感到很惊讶。天哪,那么难听的歌我当初怎么会喜欢。但是有的歌却一如既往的能够抓住我们的抓住我们的心,陈绮贞的歌肯定就 是属于后者那种。出道近十年,算起来实实足足只有四张个人专辑,但这十年来似乎都在我的身旁。从最早从电视里看到《让我想一想》的MV,陈绮贞在出租车的 后座边哼边游荡于城市中;到高中时代买的《还是会寂寞》的卡带,觉得可以一边做功课一边听她的歌是很令人满足的一件事;再到大学时候躺在宿舍里听《吉他 手》的CD,在校园歌手比赛看到陈绮贞的现场表演;一直到算是最近的《华丽的冒险》,伴我寻找我自己的旅行的意义。这两天重听这些在多少陪伴我人生中某些 阶段的歌曲,对陈绮贞的喜欢从一开始的率直到现在的品味,总之陈绮贞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华语女歌手。

March 22, 2007

Canal+广告两则

Canal+是法国的一个收费台,经常会放一些最新的电影什么的。但是每天有一段时间是免费收看的,好看的节目在晚上就会收不到了。话说正题,有两个特别 有意思的Canal+自己的广告,虽说不上是很新的广告,但是广告真得很有意思。大体说的是光听介绍把影片内容幻想得一塌糊涂。一下是分别拿《断背山》和 《帝企鹅日记》开涮,我只找到了说《断背山》的有英文字幕的版本,说《帝企鹅日记》的没有字幕,但是大家看看就明白了。真得很有意思,还蛮好笑的, Enjoy!

第一则

第二则

March 18, 2007

与正义无关


图像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news_dvd1.jpg”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news_dvd2.jpg

昨天晚上终于还是看了《死亡笔记》的两部真人版电影,之前没有看过漫画版也没有看过动画版。《死亡笔记》的名气一直很响,去年暑假在香港的时候就看到地铁 站里都是《死亡笔记》前篇的电影海报。但是了解了一丁点的剧情,据说是关于把人名写上笔记该人就会死,对这样的剧情我不抱什么观看的欲望,于是就一直没有 看。看了以后,才发觉原来《死亡笔记》的好看在于两个聪明人之间的智斗,正配我的胃口。

主人公月捡到了一本死亡笔记,由此达成了他清除世间人渣的愿望。平民大众有的不断拥护新的“救世主”,有的(比如官方)则试图把月绳之以法。从这样的故事 线看来,《死亡笔记》似乎在探讨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对于正义的定义、法律的有限性、人们对于权力欲望的膨胀、大众盲目地崇拜或抵制等等。但是在看完整 部电影后,我发觉其实电影所讲的一切都与以上这些无关。以上这些只是正好作为两位主角智斗的背景和潜规则,我个人觉得这也就正是《死亡笔记》的成功之处。 《死亡笔记》中对阵的两方说不上谁是好的谁是坏的,但是谁好谁坏谁对谁错根本也不重要。

最后不得不提及一下关于选角。为了忠于原著,把L君塑造成这样的驼背甜品少年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对于月君的扮演者藤原龙也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外形不 佳,演技来补,不少评论都说藤原龙也演技超群。说实话,我没怎么看出来。怎么看藤原龙也在《死亡笔记》里的表演,都觉得和去年年初的时候在《古畑任三郎》 里面暗中导演杀人事件时候的表情动作几乎一模一样。怎么不就找一个和原型更贴近点的演员呢?

March 16, 2007

罗马的三个代表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ep20_08.jpg

如果说外国也有三个代表,那么两千年前的罗马肯定是代表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着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代表着当时最坚固的人文道德。HBO的 《Rome》第二季继续将那个时代的罗马的故事,从凯撒的死开始讲起。既然是有那么代表性的罗马,当然让我在其中看到好多闪光点。

先说说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Titus Pullo,喜欢他是因为我觉得他把一个男人做得简直极致了。作为战士,勇猛无敌;作为爱人,愿意为一个奴隶献出自己的所有;作为朋友,对Lucius Vorenus实在是太义气了,失意的时候也不离开。在生活中思想开放,不像一开始Lucius Vorenus那样迂腐,而且随性幽默。可惜在S02E08中亲爱的Eirene被坏女人害得母子双亡,这更体现了Titus Pullo对她的爱。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ep20_04.jpg

说到罗马的罗曼史,似乎还不乏真爱呢,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在这样一个可以说还不够那么开化,道德准则和现今大相径庭的一个社会里,真爱显得非常 脆弱。比如屋大维(Gaius Octavian)随便看上一个女人,就可以让他和现在的丈夫离婚然后做一国之母。(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古罗马离婚法和对贞操观的淡薄,这两个方面就足以代 表先进性了。)而在这样的情形下,Titus Pullo、Lucius Vorenus这两个平民对自己妻子的尊重和爱情足以让我为之感动。对于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和阿蒂亚(Atia of the Julii)之间的感情也令我吃惊,我以前一直以为他们之间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March 12, 2007

Droit des affaires

今天早上考了商法(Droit des affaires)可把我考得浑浑噩噩的。一共两个案例,一个说的A公司和一家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其中规定若遇小偷运输公司要赔每公斤23欧,但是每 个包裹不超过750欧。A公司共交给运输公司160各包裹总重500公斤。谁知运输公司把这些货品归到8个大包装的“集装箱”包裹,放在仓库过夜,结果被 窃。于是运输公司很主动地立马报案并给A公司送去6000欧的支票。A公司发现实际损失其实高达15000欧,问能不能要更多的赔偿。第二个案例说的是壳 牌公司把一个加油站租给B公司经营,签订合同规定不能给壳牌品牌抹黑,也不准在这个加油站出售竞争公司的汽油。过了一阵B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向壳牌公司 求助,壳牌公司拒绝。一气之下B公司老板把那个加油站里所有壳牌的标识全部弄掉,并且开始出售自己在别的市场里买的汽油。问壳牌公司怎么办,要告的话告 谁。

做题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谁知出来后听说自己做的和班里一个专家(是法律硕士出身,平时作业都拿18分的惊人的高分)很不一样。第一道题专家说就 6000欧了,没办法要求更多了。第二题我说B公司和老板都要告,专家却说只能告老板。总之看来光看考试成绩的话,估计过不了了,得靠平时成绩拉分了。正 为法律的诗情郁闷呢,回来看到老大在自己blog里大肆炫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我说你来做做看,看我做得对不对。虽然不怎么喜欢法律, 可是我觉得我还是蛮有法律头脑的呀。

March 9, 2007

男生靠马相 vs. 女生靠实力

这一季的《American Idol》我可以算是一集不漏的跟看到了现在,到了全国top 12。当然整个过程中我还是有几个比较喜欢的,最后有的幸存了有的没有。但是总体而言我觉得这届最后的24强至少个性都比较好,不像去年偶然看到的几位做 作恶心得不行。还是回到正题:看到现在据我总结,今天的女生实力明显要比男生的整体高出一大截。由于此节目从24强开始完全是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按 照一般的规律,凡是长得比较好的(加上偶尔会发电的)即使有时演唱实力普通不会马上被淘汰。

图像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chris_richardson.jpg”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blake_lewis.jpg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antonella_barba.jpg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alaina_alexander.jpg

以上是我总结24强中长的属于高水平的两男两女(要看真人),他们分别是Chris Richardson,Blake Lewis,Antonella Barba和Alaina Alexander。两位男生如市场规律至今仍处于12强的地位,而且依然颇受好评。而另两位好看的女生的命运却没有如此幸运了,因为今年其他女生的实力 实在是太强了。在Lakisha Jones和Melinda Doolittle(后面这位我相当喜欢)的超强的实力的光芒之下,长得再漂亮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这似乎有一点现实社会反射的端倪。随着女权主义的不断壮大和女性势力的增加,在不少场合下你都能看到其实女性的实力普遍比男性的强。就比如在大学校园里, 女生的成绩和专业水平普遍要比男生的好;在职场女性的能力也不比男性的低。这完全就是这季《American Idol》的大样本么。基于刚才总结的《American Idol》的生存淘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是这样了呢——男生想出头要靠马相,女生要出头就一定要靠实力了。

March 6, 2007

天堂隔壁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switzerland.gif

瑞士算起来不是一个多大的国家,但却是个很值得一游的国家。而在这次短短近一周的瑞士之行中,瑞士给我留下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印象。我把瑞士归纳为“天堂隔 壁”,是因为瑞士在我心目中感觉就是人间的天堂,而这样的天堂就在法国的旁边静静地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的地位。对瑞士如此的好感,却不知从何说起好:喷 向
140米高空的喷泉,清的难以置信的日内瓦湖畔的希永城堡,在露天在雪山眼前泡的温泉,满眼都是滑雪客的雪山小镇,超完美的卢塞恩,伴着莹绿色的冰川和雪白的雪山的世外桃源似的山间小路,白茫茫的少女峰,凌晨四点全城熄灯开始的狂欢节……

在瑞士似乎具备着一切人们所追求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条件因素,这些东西又是那么丰富,令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以至于我在给以下段落总结标题的时候都不敢在名词前使用任何形容词,怕是加上再怎么贴切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无一缺漏的瑞士的美给表达出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5881.JPG
日内瓦湖,法国人称之为勒芒湖。
这座新月形的大湖五分之二的面积在法国,而五分之三在瑞士境内,月形的西南角就是日内瓦。
到达日内瓦的当晚,我们放下行李就随意在城市里夜游。商店都已经关门了,很快就走到了湖边。
最先迎接我们的就是这只那么晚还不睡的大天鹅,伴着月光、帆船、远处的点点灯光和超清澈的湖水,
夜晚平静的日内瓦湖于是顿时生动起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413.JPG
白天在日内瓦观湖似乎没有晚上那么有风情,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大喷泉。
说它是喷泉其实有点小瞧了,它可是能喷上上空140米的强力大喷泉。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5918.JPG
所谓的日内瓦湖克不仅局限在日内瓦,确切说日内瓦只是日内瓦湖的一个小港口,日内瓦湖周围有无数迷人的小镇。
我们乘坐火车沿着日内瓦湖不多久,来到了蒙特勒(Montreux)。
一下火车来到湖畔,见到的简直就是童话世界:远处的雪山在如镜的湖水上倒映。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5924.JPG
希永城堡(Chateau de Chillon)就在此,依湖而建,就如同童话中的王子公主住的城堡。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2903.JPG
蓝天白云在天上,雪山湖水在窗外,城堡内还留有点点绿意。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5972.JPG
谁又能想到这么美的风景的城堡竟也曾一度作为监狱使用呢?
而当年拜伦在参观希永城堡之后,也写下了《希永古堡的囚犯》的诗作。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2956.JPG
从城堡通出的小码头,似乎是要带着人们前往某个仙境呢。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2968.JPG
离Monteux不远,一转眼再上个山,便到了著名温泉胜地Leuk。
在露天直面近处的雪山,泡在暖和温泉里,
享受截然不同的水的两种形态所带来的感官感受,舒服得但愿时间就此停止。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532.JPG
另一处不得不提的日内瓦湖岸的小镇(虽然隶属法国,我们还是乘游湖来了一下),那就是Évian-les-Bains。
这座小镇就是行销全球鼎鼎大名的依云水的故乡。小镇很小,但是让人感觉很惬意。
多雨的午后在咖啡馆喝杯咖啡躲一会雨,一会儿又看见阳光还是忍不住要从云端中露出身影。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028.JPG
“哦,快看哪,”海蒂激动的喊着,“它变成了玫瑰红色!看那堆满积雪的高高的尖峰,彼得,它叫什么名字?”
“山没有名字。”彼得答道。(Johanna Spyri, 海蒂,第三章)

对于牧羊人彼得来说山脉是没有名字的。尽管如此,瑞士还是拥有众多让每个过客都忘不了名字的山。
南边近阿尔卑斯山脉有马特洪峰(Matterhorn),中部的爱哥峰(Eiger)、和尚峰(Mönch)及少女峰(Jungfrau)……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033.JPG
马特洪峰(Matterhorn)的名字来自德语的“Matt”(意为草原,牧场),明显取意山坡上的牧场。
而在我们去的时候,那里似乎成了无数滑雪客的天堂。
穿着牛仔裤背着登山包的我们和周围手拿滑雪工具身着滑雪服脚踏重鞋的人们显得特别格格不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037.JPG
有这样的好山好雪,肯定就有因此扬名的山下小镇——采尔马特(Zermatt)。
在这座无车小镇里,大家似乎都过着滑雪的生涯。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363.JPG
不知为何,少女峰(Jungfrau)似乎在众多瑞士的山中显得特别的有名,每天也有很多坐着私铁上山的游客。
不幸的是我们没有赶上大太阳,相反的鹅毛大雪把这高峰弄得更加高处不胜寒。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256.JPG
本来在《Lonely Planet》上看到有推荐去Gimmelwald,一个少女峰附近的山间小镇。
在Lauterbrunne通过青年旅馆老板娘的介绍,我们从Lauterbrunne索道上Grütschalp,
然后从Grütschalp徒步山路途径Mürren一直走到Gimmelwald。
而这段山间徒步成了我这次瑞士之行最意外的喜悦收获。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045.JPG
刚开始的时候,本来有些阴霾的天气也突然转好,大太阳很慷慨的露出来。
置身于雪山的山间小路,身边是白白的积雪,远处有无尽的雪山,稍往山谷看还有几个小村庄。
空气变得清新,感觉周围的色彩也变得清新起来,天上的每一片云都觉得有意思。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059.JPG
虽然没看到有人住,但是不管在多高多幽静的山间也有小木屋,让人倍感温暖。
同行的Joe说要是以后“越狱”,就要逃到这样的偏僻的雪山里来,谁也找不到但是每天又能面对如此美景。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048.JPG
路上还遇到散步遛狗的,从一个山村到另一个山村。
我想即使我是这样的超级懒人,我也愿意每天花个两个小时带着狗这样在雪山间穿行散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052.JPG
小狗才两岁,但是似乎特别的活泼可爱,可能是亲近自然的原因吧。
此次的瑞士之行突然让我对某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犯了愁:以后等有了孩子,我愿意他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长大呢?是资讯发达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比如日内瓦), 还是魅力十足很有生活气息的小城(比如卢塞恩或是洛桑),还是纯粹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方(比如这些山间小镇)?不管怎么样,这些瑞士的地方似乎都好得 很。要我现在个人选的话,我是愿意选择最后一项的。但是以后的事情还是以后再去想吧。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302.JPG
再继续走能看到远处的冰川雪山,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冰川,莹绿莹绿的,就像翡翠一样。
这不禁让我们对冰川的形成大为惊叹,难道真的就是在瞬间把本来好好流淌着的山川冻结住了?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334.JPG
这次行程没有安排任何和滑雪有关的项目,所以就在路边的“被人遗弃”的小车上摆个架势过个小瘾。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554.JPG
说到瑞士的人,似乎要稍微脱离一下之前醉人的自然风光,到瑞士人待的城市里看一看。
瑞士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当的高,在日内瓦的时候我们特地去了不是很市中心的联合国参观了一下。
不愧是联合国,在进门做badge的时候连一个保安人员的汉语普通话都说到了香港人的水准。
在参观会议厅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传说中高高在上的同声传译的小房间。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2994.JPG
卢塞恩(Lucerne)是我此行最最喜欢的一座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在我心中排名仅次于巴塞罗那了。
我觉得卢塞恩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城中那潭清澈见底的雷乌斯河,还有河里的许多天鹅和飞鸟,还有架在河上的中世纪的廊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139.JPG
河边再往里走就是中世纪的城市风格,我个人觉得这里可爱活泼的建筑色彩丝毫不次于布拉格。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158.JPG
黄昏时刻,从廊桥上看过去,感觉夕阳把整片河水和整座城市染成了金黄色。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178.JPG
到了晚上,河边的路灯亮起又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
雷乌斯河是那么的静,那么的情,又是那么紧贴着路面,建筑就像是直接从水里长出来似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当晚在卢塞恩特意住了一家由监狱改造的旅馆,说是想体验一下《Prison Break》的感觉。
条件比原来的监狱要好一点点,价格可是翻了不少倍。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221.JPG
2月是全体瑞士人民开心的季节,因为有法森纳赫狂欢节(Fasnacht),热情最高涨的就要数巴塞尔(Basel)和卢塞恩人民。
我们有幸正好赶上了巴塞尔连续三天大狂欢的头一天。
在前往巴塞尔的前一天,我们倒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赶上了个尾巴余热了一下。
一大队人马敲着大鼓吹着类似大象节奏的音乐,迈着大象似左右摇摆的步伐缓慢的前进。
旁边的路人听了喜欢了,就很自觉地跟在队伍的后面,一起“大象散步”。
我们当然也没有放弃这个有意思的机会,而事后发觉这可与巴塞尔人民狂欢的方式差多了。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267.JPG
在巴塞尔狂欢节的日子恐怕是一生都难忘的:因为大家为此凌晨三点就起床啦。
这可不仅仅是我们想赶早,而是所有的巴塞尔人都那么早起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着夜路往老城去。
去参加凌晨四点准时开始的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根本不用认识路,因为街上所有的人都是往着一个方向去。
路过火车站的时候,原本二上二下的电梯也全部变成了一个通行方向。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460.JPG
快到四点的时候,我们也已经到了老城地带,在黑压压的人群缝隙中找到了栖息之地。
之前赶路时还飘的小雨也很给面子的停了,大家都默默等着狂欢节的正式到来。
四点整,整座城市突然间一片漆黑,路灯、广告牌、商店界的招牌同时全部熄灭。
人群由此沸腾了,与此同时近处远处无数灯箱亮起,巴塞尔狂欢节开始了。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304.JPG
这就是整个为期三天的巴塞尔狂欢节的开始,有无数的灯箱队伍排着队在整个老城区的街道上游走。
因为游行队伍实在是太多太壮观,根本无法分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
每个小分队有三部分组成,领头的是一个大灯箱,都是大家自己制作的各自不同的主题。
通常会画上各种风格的漫画,再加上用巴塞尔地区当地的语言写得开玩笑的话。
紧跟这是一对吹笛子的和一对打鼓的,平常的音乐和节奏却显得很有节日气氛。
常常会同时有吹着不同的乐曲的笛声从四面八方伴着鼓声让你听到。
而且狂欢怎么能缺了小朋友们呢,有不少队伍都是小朋友们在吹笛子,前面的主题漫画也是很可爱的那种。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483.JPG
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至少让我眼前一亮,看来数独无处不在啊。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政治讽刺、宣扬和平,还有限制级的主题。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6475.JPG
整个灯箱游行就要这样一直持续到天亮。
到了差不多六点的时候我们的肚子也饿了,于是跟着大家去喝巴塞尔狂欢节后每个人都必喝的一种汤。
浓浓的汤里拌着些许奶酪丝,不说味道好不好,至少把我们整个人都弄得暖和了起来。
对了,要特别讲一下巴塞尔的青年旅馆YMCA Hostel Basel,是我迄今为止住的最最最最好的一家青年旅馆。
房间小却觉得很干净温馨,装修也很有现代感,前台播放着Jack Johnson的歌曲而且很热情助人。强烈推荐。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IMGP5899.JPG
前面说到吃的,可不能最后把瑞士的美食给忘了呀。
有在街头随处可见的作的精致可爱的各种造型的巧克力,
要是要真的品尝的话就要去专门的巧克力店,小小的一颗巧克力味道和价格一样高端。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166.JPG
另外我们在Lauterbrunne的时候还难得腐败了一吧,去吃了算是瑞士的特产同时最近也正在全球风行的奶酪火锅(fondue)。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DSCN3169.JPG
奶酪火锅再配上瑞士独有的一种土豆派(Rösti)

最后怎么结尾呢?短短几天在瑞士给震撼了好几回,在这样一个梦幻般的国家里生活该是多好啊。总之,现在瑞士正是成了我最喜欢和最希望居住的一个国家,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重游瑞士。

永春橘

图像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oc-end.jpg” 因其本身有错无法显示。

05年的暑假开始看《The O.C.》,一直跟看到现在,第四季也就是最后一季结束了。这个关于橘子郡的少年们的故事终于落下了帷幕,而之前谁又能想到故事的结尾会停顿在如此一张全 家福上呢。就如我对其中人物的看法的变化,说也无法预料。回忆最当初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写下的评语:“里面Marissa超漂亮,Ryan太老成,Seth 很有意思,Summer有点蠢。”可是之后,包括一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橘子郡的人物就是Summer。发现原来Summer一点也不蠢,反而是又漂亮又 聪明,充满个性又天性善良。

对一个剧中人物的判断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也是这样的吧。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常常会发觉在认识了一段时间后的印象和第一印象相距甚远。所以说 有“第二眼美女”这种说法,人的外貌往往是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第一准则。但是奇妙的是,在相处的时候,却是每个人的性格魅力在启作用。固然大家普遍对一个长 得好看的人的其他方面,比如智商、性格、道德,的要求会不自觉地降低。但是不管长得怎么样,有个有意思的性格总是让人愿意与之相处的。

March 5, 2007

3月Playlist

假期过后又回到忙碌的课堂,但是音乐可不能停啊。最近的要推荐的好歌还不少呢,一一道来。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Ringo_Shiina_-_Heisei_Fuzoku.jpg
椎名林檎X斎藤ネコ - 平成風俗

对于
椎名林檎的知道源于一次下载Oricon的排行歌曲,里面有《この世の限り》,觉得很有意思的一首歌,可爱多变的女声配上调皮的曲调。毕竟我对日本音乐还是了解甚微,还是引用verycd中一些对于椎名林檎的介绍:

行径古怪,连行踪也是神出鬼没的椎名林檎,自出道以来不断带给歌坛震惊及快感,因此不但在日 本歌坛被誉为“神性歌姬”,更有“不可思议之人”的封号。此 外,她那不加矫饰的情感、不想局限在无聊或理性思考的态度、叫嚣方式来释放情感的音乐、赤裸真实而没有界限的词汇,不但启发了无数现代日本女性的知觉,也 对日本的流行乐坛激起重大的改革。 椎名林檎本名椎名裕美子,1978年出生在福冈,自小学习钢琴,为她的音乐路程打下良好基础。中学时期的她性格反叛,常常跑出学校和别人玩乐队,曾担任过 鼓手、吉他手、键盘手和主音,并梦想可以到处去演出。和其他许多日本少女不同的是,她迷恋的并不是当时日本明星偶像,而是PUNK、 GRUNGEROCK。这些都对她的未来音乐风格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充满矛盾的词曲,病态、歇斯底里的演唱方式,MTV里堕落而自虐的表演艺术。(引自《[分享]椎名林檎》)

虽说以上介绍里看上去这位
椎名林檎怪异的很,但是至少这张《平成風俗》还是很好听的。每一首多少都有些不同的风味,除了《この世の限り》和很多好听的歌外,竟然还有一首带法语歌词的《MANGOS》。总之这算是一张听的时候丝毫不会觉得无聊而是很有意思的一张专辑。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Jun_Shibata_-_Tsukiyo_No_Ame.jpg
柴田淳 - 月夜の雨

又是这么一张清纯的脸加上瘦弱的身躯,怎么日本就有那么多“小身材大力量”的女歌手呢?
柴田淳的歌声也是从外表看不出来的中气十足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光看人名和歌名就是婉约派的么!一下子似乎找不到多少关于柴田淳的中文信息,但是还是推荐听听看,因为还是不要辜负这样一个好声音呗。

http://foto.yculblog.com/photo/y/yann2005/Mika-Life_In_Cartoon_Motion_.jpg
Mika - Life In Cartoon Motion

一连介绍两张日本专辑,这下终于来了一张能听的懂的。最近法国电视里正在强打他的歌,我也是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他的mv,是《Grace Kelly》。说实话我对Mika的第一印象还不怎么好,光看MV就觉得这个男人实在是太瘦了吧,其次Mika这算是哪门子英文名字啊。后来《Grace Kelly》听到后面还是忍不住喜欢,再后来网上查资料发现原来Mika是出生在黎巴嫩的。他的妈妈是黎巴嫩人,爸爸则是美国人,由于战争Mika一家辗 转法国英国。而现在年仅23岁的Mika则驻扎在伦敦发展。

今天在mininova下载他的专辑《Life In Cartoon Motion》竟然出现了百年不遇的超快速度,难道是Mika实在是太受欢迎了?整张专辑听下来的确实很不错,封面也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强烈推荐——2007年的新人给2007年开了个好头啊!